查看原文
其他

人在“疫”途——对郑老师的专访分享

王卓 华南师大心理咨询研究中心 2022-05-30




  受访教师简介


郑琛


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,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,芬兰图尔库大学儿童精神病研究中心访问学者,中美精神分析联盟(CAPA)深圳组织执行主席,深圳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精神分析专委会、广东省心理学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、广东省心理健康协会心理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委员


  相关经历  


前汕头大学医学院专职心理咨询师,在职期间多次参与、主持危机干预行动;疫情危机期间作为志愿者参与广东省卫建委直属危机热线、清华400热线服务工作;曾到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、深圳康宁医院、汕头大学等地讲学授课





 Q:  请问目前在抗疫期间,您一天的日程可以给我们分享一下吗?


 A:  我因为杂事还蛮多的,在年三十到初七到时候,我就参与了武汉一线的“蓝天心理联盟”,接受培训的同时作为热线志愿者接电话,在这过程中了解到了很多前线的信息,其实到目前虽然各地开始援助,但还是非常危急的,希望一切慢慢好起来。


后来华南师大这边开始运作,我也就直接投入进来,参与了热线以及群的前期建设,还有后面也参与志愿者的培训和督导工作,基本上过年的两周都是比较连轴转的过程。稍微空下来了也会拿起平时没时间看的书读一些。


最近几天好点了,也会注意自我照顾,有时候手机关掉了一睡一上午哈哈。因为毕竟想要作为一个专业心理工作者,首先要照顾好自己。然后也开始恢复心理咨询的工作,还有我自己翻译出版的书要忙,还有深圳CAPA组织最近也在为咨询师们准备的活动,我个人干活的方式比较无序,总之多线程的在做,跟平常也差不多。


 Q:  请问可以给我们普通民众一些调节自己状态的建议吗?


 A:  大家首先可以觉察一下自己的状态。如果感觉到与疫情发生之前相比,自己的内心有一些不太一样的感受。比如,可以感觉一下是不是比疫情发生之前,更容易担心或是焦虑?


而且呢,可能还会有一种情况是在疫情发生之后,你发现自己的注意力跟疫情发生之前不太一样,可能注意力有点不太能集中,或者你在想事情、做事情的时候,比之前稍微更容易出错了。这些呢,都是我们这一次跟心理有关的应激反应。这些都是正常的。


因为当这样一个危机事件发生的时候,我们的意识会变得跟平时不太一样。比如说,你可能需要大量的精力去通过看手机来获取有关疫情的信息,因为你的内心会担心,会认为我需要多关注这些信息、要看看这个事件有没有好转、我会不会有危险,等等。所以在这个过程里面,会造成我们心理学所讲的一个“解离”的感觉——简单讲就是你人好像在那里,但是你的心却飘在别的地方,你总是在想着别的东西。


这个时候甚至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,比如说最近有一些比较好玩的事情就是,可能有的人TA以前吃鱼的时候剃鱼骨是没有什么问题的,但最近却容易卡鱼骨,其实有可能时候就是受到影响的表现。包括你做工作的时候可能会发现自己注意力不太能集中,也是有可能会有这个关系在里面。



如果你感觉到自己有以上类似反应的话,那你可以尝试在房间里做一个简单的练习,我们叫危机事件下的接地练习。比如说你在房间里找五个黑色的东西、六个红色的东西、七个蓝色的东西、八个白色的东西……这里的颜色可以随意换,比如四个红色的东西,五个灰色的东西,等等。把自己的注意力拉回到现在来。然后你双脚踏地,感觉到你自己是在这个时间、这个地点、这个位置,安全,踏实。


关于我们的手机,在一天中,我们可以给自己一段时间不去接触它。每天这些信息都在不停的更新,如果真的有好消息或者坏消息传来,你肯定马上会知道的,所以你不一定就非得时时刻刻的去看。你可以规定一下,我的手机有哪一段时间都要放起来。当你减少这些信息的摄入的时候,可能可以才能更好的去活在此时此地,然后再去想一想,那我现在可以做点什么事情?这个时机其实是非常好的一个过程,我们可以有时间去做一些平时没有时间做的事情,比如说一些兴趣爱好,可能画画、看书、平时没有看完的电影,等等。

那当然,还有一类人群在这个时候是非常困扰的——很多小朋友在家里没得去上学的时候,对于广大在家的家长来说,真的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。小孩的能量本来就是迸发的、朝气蓬勃的一个过程。然后现在呢,被窝在家里只有那么一点空间,他在家里就算从厨房跑到客厅、再跑回房间,跑来跑去也跑不掉多少能量。平时在学校里,可能跑啊、叫啊、喊啊,他们的能量会发泄的正常一点。


就在前两天,有一位朋友她问我说,“哎呀,我孩子是不是多动症啊?”我说不是多动症啊,他本来就是这么活泼有活力的,本来他在学校里面就是活蹦乱跳的,你不能这样就说他是多动症了,他其实只是多余的能量现在没办法发泄出来而已。


当然带孩子非常累,这个时候爸爸在家了,可能家里得协调一下怎么样去轮班,怎么样大家都一起来分担一下这个事情。在这个过程里面,可以陪孩子做一些游戏,找出时间来轮流陪伴小朋友。建议尽可能少、甚至是不要去用电视机或者是电子产品给孩子分散注意力,因为万一这个时间因为疫情产生了对电子产品的上瘾和依赖的话,那这个问题可能比疫情也好不到哪儿去的。



 Q:  请问在你的志愿服务期间,你有遇到过哪些让你觉得感动的瞬间?


 A:  从开始的组建到后面正式面向社会开展服务,其实在整个过程中我都是挺感动的。我们华南师范大学的心理咨询中心当之无愧是南方最好的咨询中心。我自己一直说咨询中心是我的摇篮,当年在那里成长的时候,是它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大的空间和接触知识的可能性。


那么这一次呢,大家都非常积极踊跃的参与进来。在接热线的时候,大家虽然可能也都有些害怕,一个是怕做不好,另一个是也不知道会面临什么,但是大家都踊跃的参与了。并且整个过程是非常有条理的,在苏老师的指导下以及各位学院领导的支持下,我们就这样一级一级的分工下去做了。老师们都积极抢着活干,同学们也都有条不紊地工作着,让我感动之余也有动力更多地参与进去。



那么在这个过程里面,因为人在危机情境下,他的情绪有可能是失控的,从创伤心理学的角度来讲,为什么会这样呢?


因为当我们在遇到危机的时候,我们大脑中的前额叶,是一个比较晚期的脑区,它的工作包括比如我们思考的功能,其实在危机的情境底下是没来得及启动的。


而其实在危机时,更快进行反应的是我们的情绪脑,也就是所谓的边缘结构,还有甚至更原始的,比如脑干这些组织。举个例子,你拿火去烤一只蜥蜴,它马上“啪”的一下就跑了。那么我们的脑干这一部分跟蜥蜴的大脑组织其实是很相似的,就是直接的一个反射,去逃离或是对这种危机的情境进行反馈反应。这个时候出来的情绪,很多时候都是非常急切且没有经过思考的。


比如说,前一段时间有一位来访者在群里面情绪比较激动,TA其实是一位前线人员的家属。当时TA的情绪非常激越,那这个时候我们去不断的共情TA、不断的去接纳TA,当TA自己的大脑意识慢慢的清醒过来,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自我功能慢慢恢复过来的时候,TA就能知道说“我刚刚是怎么了?”并且逐渐慢慢的恢复到一个比较理性的思考状态中去。


所以在这危机时刻中,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力,都在帮助我们以我们能够做到的最好的方式去活下去。所以,我相信不管是志愿者、来访者还是互助群里的人,现在都在非常努力的活着。这一点本身已经让我觉得非常感动了。



 Q:  你可以说几句话给目前正在进行志愿服务的“心晴热线”志愿者同事吗?


 A:  首先我非常荣幸能在这样的一个危机情境下和大家一起奋战,一起为广大的人民群众做一些奉献。


其次呢,也想跟大家强调提一下,不管是我们的学生志愿者、老师志愿者,还是我们管理层的老师们,我都希望提醒一下,自我照顾也非常重要。


我们是助人的人,就像那些前线的医护人员,他们要穿好防护服、戴好护目镜和口罩。那如果没有这些自我照顾,导致我们自己倒下了,那需要我们帮助的人就更不知道该怎么办了。所以呢,大家要注意休息。在忙碌的工作之余,也要有自己的生活,比如说看看书、泡泡茶、喝咖啡、自己泡一下脚,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,感受一下人间的美好。


我们目前广东的情况并不是特别严重。哪怕就算是非常严重的时候,我给大家举个非常好的例子,就是现在身在武汉的蓝天心理联盟的主持人卢林老师,她是施琪嘉老师的高徒。她以前医院里的同事、包括她自己很亲近的人都一个一个的得病了。我们每天会在CAPA的群里晒自己吃了什么东西,她每天晒出来的美食摆盘非常的精致。并且前一段时间她还买了花放在家里。这些就是真正的自我照顾,不管外界环境如何,我们自身的稳定是去稳定其他人稳定的基础,所以想跟大家提一下这个点。


希望疫情尽快过去,我们都能够平平安安的过上比较日常的生活。



-END-


采写 | 王卓

排版 | YM

审核 | 水泽木兰

图片 | 郑琛 Dribbble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